新华网沈阳11月24日电 人工智能将如何重塑未来课堂?教师角色将发生怎样的转变?以“人机协同,智启未来:智慧课程发展新范式”为主题的高等学校智慧课堂高质量发展研讨会近日在渤海大学举行,来自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近百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就这些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本次研讨会聚焦“智慧建、智慧教、智慧学、智慧管”四大核心主题,邀请12位业内权威专家作专题学术报告。清华大学教授于歆杰在《教学档案中的智慧》报告中,强调了记录教师在教学方面成长经历的重要性;东南大学教授胡仁杰分享了“体系重构、项目驱动、数智赋能”的大电类基础课程群优化经验;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美玲提出了“育人为本,AI为两翼”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新思路。多位专家还聚焦于“教师能力转型”这一关键议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就智慧课程建设方面,会议提出三项核心行动:一是构建分层分类建设标准,兼顾基础学科与应用型专业的差异化需求;二是建立跨校资源共享联盟,推动优质数字教材与AI教学工具融通共用;三是实施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计划,培育“技术+教学”复合型师资队伍。
与会专家表示,本次研讨会的举办,为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范例,对推动智慧课程建设由“点状探索”迈向“系统推进”具有积极作用。
【纠错】 【责任编辑:刘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