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沈阳10月27日电(记者刘艺淳)热气腾腾的大包子、外酥里嫩的锅包肉、个大饱满的四喜丸子、货真价实的八旗手工肠……走进沈阳大东副食品商场,商品琳琅满目,人流熙熙攘攘。顾客在选购美食时,不忘看一眼墙上公示的当日食品检测结果。
沈阳大东副食品商场历史悠久,起步于1829年的小东门菜行,见证战火硝烟的风云激荡,历经改革开放的风起云涌。这家商场突破传统农贸市场的单一模式,将超市区与风味区结合,经营7000多种商品,如今已转型为“网红打卡地”。

在店内入口处,食品产地与安全检测结果的电子公示屏格外醒目;墙上张贴的“猪肉档案”上,检疫章、进货单、检验报告一应俱全;现场加工的面点、锅包肉等档口前,顾客可直观看到制作过程;肉铺淘汰自带“美颜滤镜”的生鲜灯,全部采用白光灯,让顾客看清食材本色。
“所有上游供货商必须提供齐全的检疫检测报告,食材进入商场当天必须进行快速检测,两小时内出具结果,并在店内公示。”沈阳大东副食品商场店长刘静说,透明化管理让食材“身世”可查,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尊重和信任。

近日,“沈阳臻品”品鉴选品及市集展销活动在此举行,设置食用菌、设施蔬菜、新民酸菜等9大产业展区,吸引京津冀、长三角等地采购商现场“选品”。
在沈阳沃斯福德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展位,酸菜馅饺子、酸菜汁等产品引来采购商驻足。总经理王成嘉介绍,公司采用新技术发酵酸菜,实时监测乳酸菌,年产东北酸菜5000多吨,为海内外多家连锁店供货,“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让大家吃到更干净、更安全的酸菜”。

不远处的“宝记锅包肉”店铺前,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排起长队。“我们不用隔夜油、不卖隔夜肉。”负责人卢倩说。
大东副食的严格管理,是辽宁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缩影。近期,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发布《食品销售主体规范指导书》等文件,要求食品批发企业落实“四项公示”,明确设置“食品安全检测信息电子看板”,鼓励超市实行7天内无条件退换货。这些举措构建起覆盖“采购—加工—销售”全链条的安全防控体系。
傍晚时分,从北京来沈旅游的一家四口,在逛完沈阳故宫后专程赶来,购买了热销的八旗手工红肠。他们表示:“这里的食品安全措施让人放心,我们买得安心,吃得也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