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7/15 16:21:24
来源:新华网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 推动杂粮产业发展——辽宁朝阳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观察

字体:

  新华网沈阳7月15日电(记者崔师豪)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多元化,杂粮产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辽宁省朝阳市抓住这一机遇,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推动杂粮产业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朝阳全市杂粮种植面积达105.4万亩,占辽宁全省的79%;杂粮总产量34万吨,产值近80亿元。

  在本月12日至14日于辽宁朝阳举行的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大会上,涵盖三大类合作领域、八项合作协议的集中签署成为会议一大亮点。各级政府机关和各地企业代表分别在科技与金融支持、大宗粮食流通合作、拓展市场渠道方面签署协议,旨在为朝阳的杂粮产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图为在展会上参展的小米油产品。(新华社记者崔师豪 7月14日 摄)

  ——立足资源禀赋,延伸产业链条。据介绍,朝阳市位于北纬42度农作物种植黄金带,这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中富含锰、铁、锌等元素,培育出了“朝阳小米”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省级区域公用品牌。中国农科院首席研究员刁现民认为,虽然朝阳的自然条件优越,但想要突破农产品“有品质、无品牌”的困境,还是要全力延伸杂粮产业链条。

  在展会上记者看到,来自辽宁、河北、山西等地的杂粮企业集聚一堂,推广自家的杂粮产品,交流杂粮加工经验。“我们自主研发了胚芽提取技术,开发出高营养价值的小米油产品,年产可达300吨,产值9000万元。”辽宁王老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国辉说,公司以小米油为基本载体,还开发出了小米面膜、小米洗面奶等美妆日化产品20余种,最大程度延伸产业链条。

图为在展会上参展的小米产品。受访者供图

  ——“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杂粮销售。“除了依托优越的地理资源,在销售端我们本地企业的电商化水平也不断提升,曾创造29.5小时内销售朱碌科品牌有机小米产品60吨的记录。”建平县怀志杂粮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泳介绍,在生产车间,主播们直接向消费者展示着杂粮产品,背景是自动化流水线车间和忙碌的工人,这不仅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也推动了销量的持续增长。

  线上销售火热,线下也人气爆棚。在朱碌科镇记者看到,1万平方米的杂粮交易市场和近5公里长的“购销长街”蔚为壮观。目前该镇90%以上杂粮种植户与企业对接,签订杂粮种植收购合同,部分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突破1000万美元。

  ——多措并举提振杂粮经济韧性。虽然朝阳市有着“杂粮之都”的美誉,却也面临着规模化程度较低,附加值效益不高,市场定价被动等困境。据辽宁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测算,朝阳杂粮产品的平均利润仅为0.1~0.15元/斤,低于市场上中高端产品平均利润0.4~0.5元/斤。虽然拥有国家地理标识保护产品和众多的省级杂粮品牌,但“初”字号、“原”字号产品占大多数,没有形成全产业链体系。

  为破解困境,建平县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以“企业+农户+合作社”专业化生产模式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体,使农户变工人,土地变基地。农户可以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短期务工等方式实现“叠加式”增收。截至目前,建平县累计带动农户1.2万户,农民增收1200万元。

  记者还发现,对于各类杂粮杂豆,市场的认知度大多参差不齐,目前主食消费仍以精细加工产品为主。刁现民建议,企业要想更有效地开拓杂粮市场,还需进一步理顺全产业链条,拓宽消费场景。在经营环节,可探索以销定产模式,并强化品牌意识,让更多特色杂粮打出知名度。同时,针对地方杂粮品种在抗性、营养等指标上的优良性状,也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从源头上促进生产提质增效。

【纠错】 【责任编辑:赵健彤】